树欲静而风不止!
最近,欧博娱乐除了疫情之外,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千万简单不要认为这只是人云亦云的宣传语,这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世界秩序、格局正在迎来新一轮“大洗牌”。而我们,有幸赶上了这一伟大的时代。
9月12日这天,世界又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事。既有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也有发生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
第一件,实锤美国干涉内政!俄罗斯再度向美国亮剑。
此前一天,也就是11日,俄罗斯外交部召见了美国驻俄罗斯大使沙利文。
俄外交部表示,俄方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在定于下周举行的俄国家杜马选举之前,多家美国网络巨头违反了俄罗斯法律。
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告诫沙利文,俄方绝不会容忍任何干涉俄罗斯内政的行为。
据称,沙利文在俄外交部待了大约20分钟,并且没有回答记者任何问题便匆匆离开大楼。
用脚后跟都能想到,一顿劈头盖脸的斥责是少不了的。
然而,对于沙利文被召见一事,美国方面却表现的“轻描淡写”,称沙利文前往俄外交部,是为了谈论拜登的美俄关系“稳定”计划。
1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对美国的此番说法予以驳斥。
当天,扎哈罗娃表示,召见美国大使并不是为了讨论俄美关系。沙利文被召见的唯一理由,是俄方选举遭到美方企业干涉。
扎哈罗娃还强调,俄罗斯有书面证据能够证明,有人在美国境内利用美互联网公司的网络平台,开展干涉俄罗斯选举的活动。
早前,俄罗斯监管部门发现,包括苹果和谷歌在内的4家美国网络巨头,允许用户访问在俄罗斯被禁止的网站。其中包括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的支持者创建的网站。
拜登上台后,三番五次指责俄罗斯干涉2020年美国大选。但事实已经证明,到底是谁在“则喊捉贼”,是谁在干涉别国政治进程。
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必然是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下,才会召见沙利文。也就是说,俄罗斯这次是“实锤”了美国干涉内政。
不得不说,这一回,俄罗斯又给美国好好“上了一课”。
第二件,毫无悔意!扇马克龙巴掌男子:如果可以重来,我还会做同样的事。
“马克龙当众被扇巴掌”一事,想必大家依然记忆犹新。
今年6月8日,马克龙在法国东南部视察期间,在与围栏外民众握手致意时,突遭一名年轻男子掌掴。当时马克龙整个人都蒙圈了,随后现场安保人员迅速将男子制服,随后将其逮捕。
12日,这名名叫塔雷尔的28岁男子刑满出狱。但在出狱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塔雷尔却语出惊人,称自己一点也不后悔——“如果重来一次,我还会做同样的事情。”
塔雷尔表示,他当天的行为是“政治行为”,自己在信中还收到了许多人的来信,支持他的行为。
塔雷尔还透露,他打算在近期参加反对马克龙推行的“健康通行证”抗议活动。
塔雷尔当众扇国家元首巴掌,事后还称“不后悔”,这样人固然性格存在缺陷。但马克龙也必须意识到,法国的政治分裂、经济低迷、失业剧增等,已经让法国社会矛盾愈发尖锐。
从巴黎教师当街遭“斩首”,到尼斯市圣母大教堂持刀袭击事件,法国近来发生的极端事件还少吗?
马克龙应当庆幸,塔雷尔当时手中握着的只是拳头,而不是一把刀。但法国社会的撕裂,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了。
第三件,印度媒体又闹笑话,还把执政党也给“坑了”。
12日,为宣传北方邦近年来在首席部长阿迪蒂亚纳特领导下,取得的辉煌经济成就,《印度快报》在当天的报纸的首页,用整页篇幅给北方邦打广告。
但人们很快发现,广告左下角的图片并不是北方邦首府勒克瑙,而是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的照片。
眼看舆论一发不可收拾,《印度快报》当天晚些时候发表声明,称该报市场部在制作广告封面时,不慎使用了一张错误图片,对此深感歉意。目前该图片已被删除。
不过,许多印度网友对《印度快报》的解释和道歉并不买账。
有人质疑该媒体不严谨,在发布内容前不事先进行核实。
还有网友认为,这根本不是失误,而是故意的(印度快报经常发布一些新闻批评印度人民党,而阿迪蒂亚纳特就是人民党人)。
还有人将矛头直指阿迪蒂亚纳特和印人党,并讽刺称,所谓的“改变北方邦”,难道就是窃取加尔各答发展的照片?。
无意也好,故意也罢。《印度快报》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也难怪招致一片骂声。
要知道,这家创刊于1958年的媒体,隶属印度时报集团,算得上是印度的主流媒体。出现这样明显的错误,的确有失水准。
对于媒体来说,向公众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遗憾的是,不光《印度快报》,许多印度主流媒体都达不到这一基本要求。
最后,还是不免多说几句。
这个世界从未真正太平过,动荡与不安仍在多地持续,我们只不过是有幸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
外面的世界越是混乱,我们就越应该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因为这一切,都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