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通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会同市民政、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共同编制的《公共地名地址数据规范》南通地方标准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在国内首创“公共地名地址”的概念和数据规范,建立起“公共地名地址”数据赋能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的地名地址由于未能包含普遍存在的标识物信息、标准不统一、与地理实体缺乏关联关系等原因,已无法满足空间标识和应用的需求。为加速推进地名地址数据治理,使分散、孤立、错误的地名地址数据成为统一、精准、有用的数据,2021年12月,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发起公共地名地址数据规范南通地方标准起草工作,在融合了民政部门《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公安部门《公安信息代码第32部分:地址元素分类与代码》及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1∶500 1∶1000 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等现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于国内首创提出并定义了“公共地名地址”概念和数据规范,建立了公共地名地址数据模型。同时,将公共地名地址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标准地名地址进行了定义区分,并规定了以地理位置的点、线、面图元数据及其挂接的地名、地址信息作为公共地名地址数据结构表达方式。
该标准对公共地名地址的省市县(区)、街路巷(里弄坊村社居)、门楼址、居民小区(建筑群)、幢(栋楼)、单元楼层、室号七个层级进行了定义,为地理信息相关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技术参考依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公共地名地址数据底座,为推动数据产业发展和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业务数据的融通共享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