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工作规则》首次提出三项制度
近日公布的最新版《国务院工作规则》,欧博abg有3项制度是以前没有提过的。今天(6日),不少法学专家仔细对比以前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后向记者透露了这一信息。
专家提到的3项制度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政法规实施后要进行后评估、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
此外,专家们认为,最新版《国务院工作规则》亮点颇多。比如,新规则明确了“建设服务政府”的目标、国务院基本工作准则由3项扩至5项、强化决策的民主参与尤其是基层群众的参与等。
自2003年以来三次修改 注入颇多法制内容 设专章规定加强廉政建设
新版国务院工作规则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国务院及各部门必须在领导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有一个大的转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基于这样的理念,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最新版的《国务院工作规则》,而这已经是2003年以来对这一规则的第3次修改了。
“新规则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而且全部内容都高调服务于这一目标。这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决心与魄力。”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认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家刘飞注意到,新规则扩大了适用范围,不仅确定适用对象为国务院组成人员和国务院各部门,同时明确,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则。“新加上的这些机构虽然形式上与国务院各部门有所区别,但实际上也承担了较多的行政职权,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确将之列入规则的适用范围,是一种务实之举。”
而更多的法学专家告诉记者,新规则的亮点颇多。
这些亮点释放出什么样的新信号?政府高官行使职权将有什么样的新要求?专家们向记者一一进行了解读。
公共服务更追求公平
据了解,最新版《国务院工作规则》脱胎于2004年版。“尽管2004年版有9处提到‘服务’一词,但在总则中明确提到‘服务政府’理念,这还是首次。”刘飞说。
新《国务院工作规则》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学者们的普遍看法。
令学者们一致称道的是,对于如何打造服务政府,新规则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章中,首次鲜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薛刚凌说:“这是一个高要求,它强调政府服务的公平性。追求公平的均衡发展,从宪法意义上讲,就是追求平等权的实现。”
专家们将规则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
2004年版规则第十六条这样规定: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提高效益。
最新版规则第十五条则精简为: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比较而言,2004年的规则更注重效率,强调通过市场化等手段来提高公共服务效益,而没有提及公平。”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蔡乐渭对记者说。
“点出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无疑更加准确地抓住了现存问题的焦点。”刘飞说,由于我国各地基本情况差别比较大,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际上是政府面临的重大困难之一。
据介绍,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广泛存在于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差距越拉越大。
据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应就诊而未就诊的居民中38%是困难户,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居民中70%是困难户。大量城乡困难户患病后因无力负担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或因就医看病而负债累累,因病致贫返贫,已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
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会反对追求更多的社会公平,但没有一个人能肯定到底如何去追求它。问题之复杂,已经证明靠市场力量去解决诸如收入不均、照顾低收入者等社会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要满足公共服务的社会需要,必须运用政府的力量。
“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当前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它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刘飞说。
不过,在追求“公平”这个目标时,如何能够拿出公平的服务标准,正确评估某一项政策是否能导致更多的公平,实非易事。“政府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有关人士认为。
政务公开成新添准则
比较修改前后,国务院的基本工作准则由3项扩至5项。
最新版规则明确,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为国务院工作准则,这在原来三项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两项。
关于政务公开,原先只有一句话,即“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现在则变成“推进政务公开”专章。此举也被专家们普遍认为,是与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衔接,体现“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
新旧规则对比,政务公开的进步明显可见。
2004年版规则规定,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最新版规则则变成“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显然,最新版规则对公开的范围作了更为扩大的解释。”刘飞说,比如,新规则要求,应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内容,增强行政收费、公务消费、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预决算等财政管理领域的透明度,推动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薛刚凌认为,新规则要求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广而告之等等这些做法很好,因为“靠制度比靠理念、口号规范政务公开来得扎实”。
据悉,国务院及各部门普遍视政务公开为“民心工程”,都在积极备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