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青年代表为青年代言 “青年之声”播撒两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10-26 15:04

青年代表为青年代言 “青年之声”播撒两会

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 2016年03月16日 16:22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杜美辰 李延兵 裴清波)“在我发言的时候,欧博总书记用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发言结束后总书记对我们普通劳动者、产业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说起与习近平总书记坐在一起共商国是,全国人大代表李斌的话语中依然透着激动和喜悦。

  李斌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然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并且是最早一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奖者。

  在两会上,像李斌这样的“青年典型”代表有很多,他们大多来自基层,有的是技术能手,有的是创业达人,也有的是公益“大家”。“青年典型”代表们是青年人勇于筑梦、追梦、圆梦的榜样,而他们也正成为桥梁与纽带,将青年的声音撒播在了两会的舞台上。

  工人代表李斌:“中国智造”时代加强对青年工人技术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李斌。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洪泽摄

  1980年,从技校毕业的李斌进入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当起了小学徒,当时他只有一个简单的梦想——“学一手好技术,当一个好工人。”36年后,在职业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李斌,成为了业内鼎鼎有名的数控机床专家,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李斌看来,他的成功或许应当归结于一种乐于“吃亏”的精神。

  “在开始工作后不久,我就成为了一名团员,从此之后我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别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主动承担,再苦再累我都咬牙坚持。1997年,我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一荣誉更加激发了我的活力和干劲。”李斌说。

  尽管已是行业佼佼者,李斌却从没有停止过对技术创新的探索。近5年来李斌与他的团队共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85项,新申报的专利146项,授权65项,其中仅李斌个人专利就有40项。除了加强自身学习,李斌也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人,自2002年成立的李斌技师学院现已培养技能人才超过8.5万人。李斌说,“带好年轻人,培养接班人是我们的责任。”

  在今年的两会上,作为一名上海代表团的人大代表,李斌第四次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而他也积极为青年工人发声,围绕“加强技工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这一主题,强调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应该加强技能工人队伍建设。

  “提升技术工人的技能刻不容缓,技术工人,尤其是青年技工需要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李斌表示。作为一名“不平凡”的技术工人,李斌的建设性意见也将帮助更多的青年技工走向成功。

  励志洗脚妹为公益发声:成就更多孩子“大学梦”

  在两会的中午休息时间,刘丽接受了记者采访,并签名支持“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摄

  对于小学五年级就辍学打工的刘丽来说,上大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却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许多孩子的大学梦。

  家境贫困的刘丽14岁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外出打工挣钱。在最初的几年间,她辗转武汉、江苏、北京等城市,去过工厂,当过保姆、洗碗工和面点小工,然而并没有赚到钱。1999年她来到厦门时已身无分文,用捡易拉罐、卖头发的钱苦苦支撑,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份“洗脚妹”的新工作。

  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刘丽非常珍惜,昼夜不分地苦练技艺。随着技术的提高,她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收入也渐渐稳定。最初,刘丽把大部分的工资都寄回家供弟妹读书,然而刘丽的弟妹并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她便生发了资助更多孩子上大学的念头。从2002年开始,刘丽资助的学生已经达到500多人,她也被网友称为“最美洗脚妹”。

  刘丽的爱心事迹感染了许多人,2010年她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她也为更好地推动慈善事业积极发声。在今年的两会上,《慈善法》的修订备受瞩目,刘丽也提出了“放开基于慈善目的的募捐资格”“在当地部门许可后,不对捐赠进行区域限制”“慈善组织、捐赠人和受益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等建议。刘丽说,希望通过《慈善法》的修订,更好引导慈善事业的发展。

  刘丽也希望,通过互联网能让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现在的80后、90后也非常有爱心,有的只是没有找到奉献爱心的平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慈善也要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发起慈善募捐,这也是非常好的形式。”刘丽说。

  “创客代表”高亚飞:为基层创业者代言

  高亚飞在今年的两会上。高亚飞供图

  “在两会上,我曾就助力基层创业者创业,提出了加大技术、资金支持,注重人才培养等建议,有许多也被采纳了,包括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党和政府现在已经为基层创业者创业搭建了非常好的舞台。”作为一名基层“创客代表”,高亚飞在两会上的建议总是离不开创业,为基层创业者代言的他也不断用自己的声音为基层创业“加火添柴”。

  80后的高亚飞在本科毕业后被破格留校工作,成为了一名高校老师。然而两年后,他毅然辞去了高校工作,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回到农村当了一名猪倌。虽然在最初也面临着众多误解,遇到诸多困难,但是高亚飞一步一个脚印,在六七年时间内,打造了一个享誉全国的农业龙头企业。

  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高亚飞不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而是希望作为基层创业者的传声筒,为他们的成功搭桥铺路。2014年,高亚飞在两会上向汪洋副总理提出了“引导养殖业科技创新”“完善生猪生产的宏观调控体系”等建议,汪洋副总理也仔细聆听了他的发言,为他的建议点赞,表示会“照单全收”。在今年两会上,高亚飞也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希望将有志于从事现代农业的返乡年轻人培育成为懂技术、管理、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和“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高亚飞说,随着双创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创业,农村也以开放和渴求的姿态拥抱着高层次人才。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为青年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广阔空间。

  “现在,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团组织给基层创业者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也提供了许多像‘青年之声’一样,供创业者分享经验教训、获取专业创业导师指导的平台。基层创业的土壤越来越肥沃。” 高亚飞说。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