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abg大庆油田:一部自主创新的“活教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3 17:55

  

  

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曾玉康(中)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为油田青年职工讲述大庆精神的由来和新的时代内涵(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勇摄

新华网哈尔滨9月26日电 题:大庆油田:一部自主创新的“活教材”

新华社记者高欣、王淮志、范迎春

科学,欧博abg发现了大庆;科技,发展着大庆。

近半个世纪,大庆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攻坚克难,实现了连续27年高产稳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开辟着“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光辉道路,展现出一部自主创新的鲜活画卷。

  

源起于石油会战年代的大庆精神,发展浓缩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8个字,如今正在成为新世纪大庆人“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集体座右铭。改革开放近30年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顽强拼搏、为国奉献。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大庆人继承不守旧,创新不丢根,赋予大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新一代的产业工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新华社记者 李勇 摄

   创新的关键在于“超前”

“资源有限,科技无限。”悬挂在大庆油田研究院实验室前厅的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石油会战初期,大庆油田战胜国外技术封锁,自力更生,创造性应用陆相生油地质理论及勘探开发技术,在牛棚中建起实验室,坚持“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思路,逐步形成的“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试验、超前5年配套”技术创新战略。

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曾玉康说:“有人认为,大庆的辉煌靠的是拼资源。其实,资源是有限的,科技进步却是无穷尽的。大庆油田真正拼的是技术、是人才。三次采油技术的研发、应用,就证明了这一点。”

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还处在自喷开采和注水开采的旺盛时期,就着手研究向地下注入化学聚合物进行三次采油。这项研究于1972年开始进行现场试验,到199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前后历经30年。

从1986年开始,油田着手研究在聚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成分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科研人员经过4000多次试验、2000多次修改,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表面活性剂,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和经济垄断。试验表明,三元复合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一旦大范围应用相当于为大庆新增10多亿吨可采储量。

2005年,大庆油田再次攻克世界最前沿的泡沫复合驱油技术难关。初步试验结果显示:这项技术比已有技术提高采收率10-20个百分点,预测可再为油田增加可采储量4.2亿吨。

到目前,大庆油田应用三次采油技术累计产油1亿多吨。

“超前的科技发展战略,使油田每到关键时刻,都能拿出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玉普说,“经过几代石油科技人员的努力,大庆已进入创新理论、引领尖端、创立学派的阶段,形成了一套自主研发、系统配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

  全员划桨开动“创新船”

近年来,大庆油田基层员工累计完成小发明、小革新等“五小”成果1万多项,创造效益8000多万元;贡献“创新创效点子”5000多个,累计创效2000多万元。

百花齐放的局面,来源于大庆油田的全员创新战略。

围绕超前研发的科技思路,油田逐步建立科技决策、知识管理、组织实施和环境支持4个创新体系,大力宣传“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全员创新理念,引导基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鼓励科技骨干加快解决油田勘探开发技术难题。

采油工艺研究院王金友仅中专毕业,靠自学成为油田学术技术带头人,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1项,获国家专利5项,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被评为全国读书自学成材标兵。

从2004年起,大庆油田对科技创新项目实行“课题制”管理,对技术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实行聘任制。工人梁福民竞争成为课题组长后,短时间内完成了“聚合物驱2-3层单管分层注入技术”攻关,应用到400口油井后,产生上亿元经济效益。

在大庆地下找到天然气,是油田几代人的梦想。曾经有国外知名大公司到大庆寻找天然气,最后铩羽而归。油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姜传金主动请缨,通过竞标担任“火山岩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组长。当时他正处在肾移植手术后的排异反应期,他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带领课题组奋战3年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难题,使大庆油田储层预测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大庆油田展现了上万亿立方米的储量前景。

油田技术发展部副主任孙英杰说:“油田开发40多年,科技创新的火种代代传承,而且越烧越旺。”2000年以来,油田每年用于科研开发资金达6亿元,在薪酬分配上,对有创新成果的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予奖励,2006年给予5个项目组共800万元重奖。

近6年来,大庆油田累计取得科研成果75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8项,科技成果应用率高达80%以上;申报专利739项,其中发明专利161项。

到目前,大庆油田先后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800多人,涌现各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380多人,向外输送高级管理人才32人。涌现出各类英模709人,其中11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国家级荣誉称号。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成为油田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力军,为“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

  科研人员“特权”:允许失败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有个“三次采油实验楼”,这里堪称中国石油工业的“皇家实验室”,聚集着国内石油科技界的一批精英。科研人员们说,他们的最高“特权”,就是可以失败。

微生物采油试验室的侯兆伟博士说:“鼓励科技人员勇闯禁区,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允许我们失败,体现了对科技人员最高的信任和尊重。”

表外储层开发是油田开发的一个“烫手山芋”。“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决定承担这个课题时,有人好意相劝:“风险太大了,一旦落空,影响油田稳产计划,责任你担得起吗?”王启民说:“油田每口井都有表外储层,几千平方公里加起来就是一块‘肥肉’,这个风险值得冒。个人身败名裂事小,油田前途事大。”

结果,表外储层成为大庆油田重要的开发层系和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资源支撑。

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大庆油田赢得了资源和市场空间。国外同类油田通常在稳产3-5年后就要减产,而大庆依靠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高产稳产5000万吨以上达27年。

凭借优势技术,大庆油田已进入全国29个省区市、境外28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服务市场,年创产值上百亿元。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大庆油田一举攻克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岩上油田低产低效难题,提高采收率10%以上。

大庆油田专家说,目前全球已开采的陆相油田有近一半的剩余油未被采出。大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如果被广泛应用,将有利于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又一大贡献。

一个周末的下午,大庆油田研究院礼堂内座无虚席,许多干部职工冒雨自发赶来聆听一场关于油田开发的科技讲座。从他们专注的神情中,记者看到了油田真正的内力和底蕴,那就是永不休止的进取精神。

责编:李星池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