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聊产业、话AI BAT掌门人亮相智博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27 19:22

谈创新、聊产业、话AI BAT掌门人亮相智博会

中国新闻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年08月27日 14:20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8月26日,工作人员在智博会上演示“5G+远程驾驶”技术。新华社发

——马云

——马化腾

——李彦宏

  8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正式拉开大幕,山城再次掀起智能化浪潮。本届智博会,以“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邀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世界500强及全球大数据智能化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出席。

  继上一届智博会聚首后,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位互联网科技行业大咖将再度携手参会,并在今年的智博会上围绕“企业创新”“产业竞争”“人工智能”等话题提出了对智能产业的观点和畅想。

  三位掌门人的发言都个性十足。关注可持续性的马云非常重视创新技术的发展源头的培养,他在发言中提出“技术是发展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正在带领腾讯转型的马化腾继续为产业互联网发声,力图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做出新的“拳头产品”;技术出身的李彦宏则看重AI落地,核心观点围绕实用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马云

  未来人类会依数据而居

  马云是三位企业家中,在教育事业上投入最大的一位。分享中,他的观点也围绕着人、城市乃至技术的普惠和可持续发展而展开,这与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理念相契合。

  马云的发言从社会进步切入,他类比重庆与硅谷的不同,认为智博会在中国西南地区召开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未来社会如何进步,城市如何发展,马云借用贵州山区居民,通过数据标注培训成为数据标注师,创造大量就业的案例,提出未来人类会依数据而居住,要找到通数据的地方。

  当下的数字化时代里,技术正在对地区发展、个人成长起到更加普惠、便捷的正面作用。马云说,引领未来的是智能背后人类的智慧,并建议“智慧时代要把技术、设备花在人的进步身上、人的感受身上”。

  谈及宏观的创新,马云提出中国有机会成为互联网上的国家,但相较而言,BAT这样的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国应该发展出几十家这样的企业。“我们不应该害怕创新企业变成巨头,而是应该担心巨头不创新了。”

  马云认为,未来的三十年是智能的时代,现代服务业会成为就业的主导,其中的精髓是金融的发展。马云谈到了“智能+”的三组关系:在智能时代,需要有智能的政策,所有智能的商业都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担当责任,谁也不可能做大。他期待大企业、大的创新为解决社会问题、解决未来问题出一份力。

  马化腾

  产业竞争进入“双打”时代

  在经历了组织架构大调整后,一年来,腾讯将业务重点放在发展产业互联网上。马化腾在智博会上的演讲主要围绕产业结构展开,提出的“双打”的呼吁,释放出腾讯想广结盟友的信号。

  马化腾表示,目前产业竞争的主赛场正在由“单打”PK逐渐变为“双打”比赛。实体产业的竞争不再是单打独斗,各个实体产业正在与信息产业结合,形成新搭档来参与竞争。

  近一段时间以来,腾讯“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希望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手的意愿愈发强烈。以汽车为例,马化腾提到,汽车产业正在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5G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落地、新能源的替代、智慧城市的治理等,正在推动跨界协作,特别是信息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构建了新的车联网生态。

  马化腾认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和产业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外延式拓展,未来几十年,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出创新潜力,因此,今天的中国产业界就需要更多拼搏精神。“面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创新潜力,打造更多的拳头产品。”

  李彦宏

  人工智能不能再“炫技”

  对人工智能的深入布局一直是百度的核心战力。“人工智能不再讲究酷炫,而是讲究扎扎实实推进和落实。”李彦宏在智博会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落地的观察,分享了推进和落地人工智能三点建议。

  一是要关注安全和效率。李彦宏指出从安全、成本的角度考虑,无人驾驶领域低速的L4会先于高速的L3实现。百度之所以把速度降下来,就是为了保证安全。

  二是希望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曾经在华尔街工作过的李彦宏对中美科技、商业竞争有着切身体会,他围绕自动驾驶领域不同的发展方向,提出中国和美国其实也有着相当大的竞争。美国更多强调单车智能,而中国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可以在路侧增加很多设备来提升安全和提升效率。

  三是充分利用开源和开放平台。李彦宏称,中国的开源平台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在整个人工智能发展当中的作用却至关重要。他认为,行业要充分认识到,开源并不表明所有东西都是免费的,而是自主可控,很多开源的东西仍然需要掌握在别人手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欧阳宏宇 崔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