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故事从婴儿床开始,欧博娱乐我们一出生就躺在那小小的方格里,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开始了人生的探索。接着长大成人,遇到了爱情,戒指盒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它见证了爱情和承诺……最后,我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骨灰盒和墓碑成了最后一站,我们躺在那里,安静地等待生命的结束……”
这是一本毕业作品,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生范慧欣将婴儿床、戒指盒、骨灰盒这些人生“方格”视作“生命的容器”,以“跳房子”游戏串联起来,用原创文字和插画的形式共同达成隐喻,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日前,上理工“Hello——2024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展,范慧欣的作品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展厅里为许多观众带来了共鸣和感动,也用一场实践证明设计学子的思想和创意打败了“AI”。
毕业展现场《跳房子》展台
“有人看乐子,有人照镜子。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所以在《跳房子》这本书的人物设定上,并没有一个非常细化且固定的身份,‘我’只是‘跳房子’游戏里的玩家之一。”范慧欣说,“但我是一个女生,与女性相关的内容能更感同身受地表达,同时也想为女性发声,所以一些部分会更偏向女性视角下的独立思考。”
范慧欣在书里以孩童、学生、工作等时期讲述故事,用田字格、操场上的网、答题卡、工作表格、文件夹等具象的、有形的符号被提取表达成长中经历和需要跨越的事情。接着,她又以数字时代、女性表达、婚姻家庭等视角形成话题,“这部分主要是成年人的囚笼,更多是思想上的、观念上的,形成了抽象无形的‘格子’。”
范慧欣的手绘初稿(左)和AIGC生成的作品(右)
这份毕业设计以装帧图书为载体,文字是表达方式之一,插画也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她以黑白为主要配色,设计了一个黑袍小人的形象,它时而是可爱俏皮的玩家,时而是承担着压力的身影。
作为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爆炸般发展而成长的一代设计学子,范慧欣和她的同学们也经历着设计教育的创新探索。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中,有20%-30%使用了AI辅助毕业设计。范慧欣的毕业作品中,也运用了AI辅助写作,并在视觉设计之初尝试了AIGC,她感到“有利有弊”。
“毕业设计要在的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AI在文字部分帮助我节约了效率,也确实带来一些小惊喜。”《跳房子》的文本约有2万余字,其中范慧欣原创了1.5万字,剩下部分由AI润色扩充。例如,在描述地铁车厢时,AI将原文中的“在地铁车厢这个格子间里”润色为“地铁车厢仿佛是另一个移动的格子间”,增强了文字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她认为AI在语言表达上的丰富性超出了预期。但是,她觉得AI无法理解一些隐喻和其中想要表达的细腻情感,生成的文字过于笼统,而且AI在处理并列结构的长文段时往往会重复使用“压抑”“有压力”等词汇,缺乏情感的多样性和深度。
《跳房子》里的插画拆解元素表达
插画部分则完全由范慧欣手绘完成。这是因为AI难以理解她的表达,无法非常准确地生成她想要的画面,另一方面整本书运用到的插画数量很多,AI生成的图像不能够保证整本书的整体性,且AI也无法满足她以拆分元素的方式编排图文增加整体层次感。她认为,手绘插画的方式能更好地展现我的个人风格,使书籍更具有独特性,而画面侧重捕捉瞬间的感受和畅想而非宏大场景,绘画风格也是松弛的,“我想通过含蓄而富有象征意义的画面,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总之,我觉得‘思想’,和为表达‘思想’而设计的创意,目前AI还无法做到。”
大学本科四年,范慧欣忙碌而充实。她的专业是数字媒体方向的视觉传达设计,因此她在学习传统理论和方法之外,也尝试着各种新技术和新表达。她拿奖学金,作品获得第七届米兰设计周全国高校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还为时装公司、教育公司和快消产品设计包装、IP等。《跳房子》这份毕业设计,运用到大学四年所学的各种知识,也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思考。
原标题:《人生有哪些“格子”?上理学子用“人工”打败“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