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太平洋新司令上任 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是考验
央视国际 2007年04月05日 15:53 来源: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举行交接仪式,美海军四星上将基廷(左)正式接管美国太平洋司令部。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举行交接仪式,美海军四星上将蒂莫西・基廷正式接管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成为其成立60年来第23位“掌门人”。太平洋司令部在美国目前已有的5个战区司令部中负责的区域面积最大,超过地球面积的一半,涉及43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内还存在着台海问题、朝核问题、东南亚地区反恐、南亚次大陆印巴军事对峙等焦点和热点问题。对紧密关注中国军力发展的美军来说,其对中国军力的主要情报也来源于这个司令部。难怪美国媒体评论说,这个司令部的地位仅次于“如烫手山芋般的负责中东事务(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中央司令部”。在这种环境下,太平洋司令部的司令不仅要具备一名军人的素质,更需要有外交家、战略家的智慧和眼光。
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是个考验
基廷此次上任非常低调,美国各大媒体没有太多报道,太平洋司令部网站主页上发布了有关就职仪式的文稿和照片,并将有关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新。美国防部长盖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以及700多名贵宾26日参加了就职仪式。盖茨还为基廷的近期工作做出了规划。他对出席仪式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官员表示,基廷将在未来数月访问这些国家。盖茨还提到,“激进的圣战组织正试图颠覆自由社会的基石。此外,某些国家的防务建设仍缺乏透明度,与地区安全稳定不相符,使其他国家质疑其意图。”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和美联社都对此评论说,这表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在继续重视反恐的同时,要针对中国采取一些策略。如何与中国发展关系将考验基廷的领导才能。
基廷似乎对未来的任务充满信心,表示将在看到挑战的同时,更重视其中的机遇。3月8日,基廷在美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曾表示,他已对自己所肩负的工作有深刻的了解,并认为这一地区的机遇将多于挑战。
基廷之所以能获得青睐出任这被陆海空三军将领们所觊觎的空缺,一方面是因为他来自占据这个职位60年的海军,另一方面是跟他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东亚地区丰富的服役经历不无关系。基廷此前的职务是美国北方司令部司令和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负责保卫美国本土,他曾是应对“卡特里娜”飓风的美军最高指挥官。从军以来,他有着5000多个小时的飞行和1200多次在航母起降的记录。尽管参加美军针对伊拉克发起的两次战争是其军旅生涯中的亮点,但其大部分的服役经历都是在西太平洋地区度过的。他曾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美国航母上服役,还在日本工作过两年。他在被提名时也提到,这些经历令他对“这一广阔地区的活力和复杂性有很深的理解”。
无论美国国内,还是美国的盟国,都非常看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有关中国问题的表态。当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在参院作证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本广播协会、韩国广播公司等媒体都会重点播报其有关亚太安全形势,尤其是对华政策的言论。在这个问题上,基廷也拿出了自己的表态:“中美在太平洋地区因安全问题而发生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会与中国进行一系列健康的接触,主要是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种接触不光要注重频率,也要注意复杂性……我们会密切注意其武器的发展等,特别是会注意大陆是否有意对台湾动武。”谈到中国大陆军力时他说:“如果报道是正确的,他们的军费数字和占财政预算百分比是很大的。但他们在技术上差得很远,我们在进攻和防御系统、特别是水下作战各方面的领先都很显著。”
作为与中国关系最大的美国战区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在美中两国军事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96年“台海危机”时,刚上任5周的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普吕厄亲口下令向台湾海峡调派航母。事后,他也感到有些“后怕”,并开始积极推动中美交流。1999年他退役后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力主与中国接触。近些年来,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访华也已成为惯例。布莱尔担任司令时,美国发生“9・11”事件,他为此专门访问中国,推进了中美两国的情报交流。2002年出任司令的法戈,更是一名“中国通”。2005年就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法伦,在两年内3次来华。美国军界和外交界一些人甚至给他贴上了“对华接触派”的标签。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基廷接手太平洋司令部后可能不会对法伦推动的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做出重大改变,甚至可以说会比其前任做得更多。
要懂军事,更要懂外交
盖茨在对基廷进行评价时特别提到外交技巧,他说相信基廷会展现出杰出的判断力、决断力,以及高超的军事筹划能力、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外交技巧,展现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各种挑战的领导才能。
这么高的要求,显然是因为太平洋司令部有着超乎寻常的分量。从美军5个战区各自所面临任务的轻重缓急而言,当然是中央司令部的任务最为紧急。但是从美国整体的战略布局来看,太平洋司令部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冷战结束后,美国军事战略重心逐渐东移,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和俄罗斯列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太平洋司令部恰恰与中俄正面相对。近些年来,美国的战略型打击武器和最新装备都是优先部署在太平洋司令部辖区,像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中已有9艘部署在太平洋,5艘部署在大西洋,而在冷战时代,这个比例是相反的。美国研发导弹防御系统,最先部署的反导导弹也是面向亚太地区。美国最新研制的F-22“猛禽”战斗机进行海外部署时,也首先选择日本的嘉手纳空军基地。2005年底开始的美军全球军事基地调整中,驻欧洲的美军大幅削减,但是西太平洋关岛军事基地群却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作为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太平洋司令部的辖区东起美国西海岸,西至非洲东海岸,南北方向远至两极。这一地区人口接近全球总人口的60%,有世界最强大的6支军队、好几个世界经济大国,还有“世界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和民主国家”。美国迄今所签订的全部7个双边防御条约中,有5个属于这一地区。在美国看来,这里还有“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复杂挑战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恐怖主义挑战”。
复杂的形势决定了担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人既要是能够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员,也应当是游刃有余的外交家,更应当是充满智慧的战略家。法伦之所以能够得到布什政府信任,受命于危难之际,前往中央司令部就任,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法伦在担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时所展现出的外交才能。他在任期间处理美中关系、美印关系以及美国与传统盟国日本、韩国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能力,受到美国国内的广泛认可。
影响美国亚太地区政策
应该说,太平洋司令部是美军“大区”级部门中对中国最熟悉的,五角大楼也主要通过太平洋司令部的情报单位获取有关中国军力的情况,美国防部每年《中国军力报告》的撰写小组都会抽调太平洋司令部辖下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人员参加。
在美军对中国全方位、立体式的情报侦察中,除了天基侦察手段不归太平洋司令部直接管辖外,其余手段都由太平洋司令部辖下的情报单位进行操作。驻日美军在嘉手纳空军基地部署各种型号的侦察机,定期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执行侦察任务。太平洋司令部海军司令部指挥的海洋侦察船和测控船也常到中国领海附近搜集情报。2001年8月,中国成功试射了“东风-31”战略导弹,而早在试射前数日,美军“观察岛”号间谍船就已潜伏到黄海附近水域。太平洋司令部还在日本和韩国设立了十几座监听站,并利用与我国临近的中亚国家和蒙古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及驻军的机会,设立了直接针对中国的雷达测控和电子监控站点,搜集中国的信号和电子通信情报。
美国的战略决策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十分愿意听取该司令部司令的意见,美国国会也经常就亚太地区问题要求太平洋司令部人员参加听证会。可以说,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塑造着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策,对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防务态势部署一言九鼎。2002年3月20日,时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布莱尔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中国集结的导弹有很大威胁。后来他透露美军已选定3艘舰艇,准备移往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部署。这一基调基本奠定了美军其后数年在亚太地区的防务态势。
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卸任后,美国决策部门仍希望他们发挥余热。法戈和布莱尔在退役之后都曾被派到台湾观摩台军的“汉光”军演,对台军进行指导,并向美国国内做出有关台海形势和两岸军力对比情况的汇报。
不过,美国当局也对有关表态和言论严加管束。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报道称,五角大楼因担心“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亲华言论影响国防部政策,对该研究中心主席展开调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倪峰认为,美国的确需要以非常冷静的头脑对待太平洋地区。太平洋司令部远离华盛顿,没有外交上的官僚主义,它庞大而敏捷,而且其领导人能理解媒体和政治决策层不能理解的东西,即美国战略考量的中心已经不是中东,而是太平洋。太平洋司令部置身于亚洲大国的相互作用中,这令它有了非凡的外交力量,因此在华盛顿也有更大的杠杆作用。而且,太平洋司令部不像中央司令部那样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限制,因为以色列的游说团体不会游说太平洋事务,新教徒也不像关心圣地那样关心太平洋。此外,由于对东亚力量平衡评估出错会引发很大的经济恶果,美国的商界和军界会合作既遏制中国又不挑衅,这也无形中放大了太平洋司令部的权威。(《环球时报》)
责编:曹劲